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,看看这一家人的矛盾

母亲(54岁):儿子出来帮我们做事了,想得到父亲的支持,因为资源是父亲的,但父亲说他全部退出,儿子有点伤感。

儿子(25岁,对父母抱怨):我需要关于就业创业的标语(官方标语)或者是政策(官方政策)文案。

为什么福围的和潭头的报价是他写?他对接?这个是什么原因?你看下我航城的就是叫他写,我报价,我修改,什么事都没有。为什么他一对接就会出现这个问题?

我并不是利用他,我叫他写策划方案没叫他报价啊,那他报价的话,起码给我一个要怎么做的简单介绍吧。

一没介绍,二是笼统,还写了模棱两可的报价,我怎么操作?这不是反问,是正问。他只要说,他想怎么做就行了,对不对?那为什么非得叫我看策划方案?很多细节的问题不是策划方案体现出来的。

他不履行他的承诺,(很累),他其他的也做了,我们就不好操作。我们提问是很正常的,他为什么那么大意见?很奇怪啊。思维的问题,他说到的做不到,这个是什么问题呢?

我不是在跟你们叙旧,作为一个成年人,基本的自制力和掌控力是有的,而且,我迁就他迁就了6年,难道他改变不了我就要一直迁就吗?

我什么打算?我只是在为你们的资源服务罢了,你们想多了。难道你觉得,我工作得很开心吗?还是说这份工作很适合我?我只是可以适应这份工作罢了。不做是浪费,做就是心累。这个社会没资源什么都做不了。

所以说,想要不吵架,单独做也不可能的,因为问题不是我们这边的,而是他的,想要做就是吵架,而且问题还是他的。如果说他不参与,就等于没有单。如果他参与,他不改变他的做法和风格,还是一样做不好。

试问一下,想做出品牌是谁的想法?是他的吧,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都是外包,除了两个5000工资(水平)的设计师,我们拿什么跟别人竞争?说什么阳光曲艺团、福之涌,人家做活动做得好做得精,我们呢?经验?不可能的,只可能是创新或者是精致,那我们创新点在哪?精致点在哪?我觉得我们出来服务之外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比得上别人。

机会是有的,我们只是没有把握。

首先,如果分精力做其他事情的话,起码把手头的事情做好。但是现在公司发展不稳定,也不是很流畅,要工人就那几个,设计师还显得不够用,请多了又会有经济压力问题。这些我都是考虑过的,所以我当时说,我做开了(把公司做得有模有样,有流程有套路)就给回你们,这是一个必经之路,你们也没什么反应,最重要是也不配合。

这个就是先见,就像我当时请程威那样,如果没请他,今年你觉得我们俩做得了多少东西?我说的都是有我的道理,你们不听不理解都可以,只是我需要你们的配合。但是我觉得跟你们配合实在是太难受,很多东西你们是要先理解才会配合,但是我说了你们却不理会。

这个我是不是很久之前跟你们说过?你们有什么看法吗?有什么回复吗?有理解吗?有配合吗?啥都没有。所以我做得那么累,不是说我不想改变,不想做大,而是你们的方法方式甚至是理解模式都存在误区。我就像背着几百斤东西走路那样,说句实话,我能在你们这个环境下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不错了。但是公司不是要限定于这种经营模式,而是更快捷的分工模式。你们的配合你们的态度跟不上,我无法去更新公司脚步。

你自己都清楚,但是实际行动呢?如果只是说说,那就说说吧。如果真的想做,那就改变自己然后工作。如果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,那就大家散伙。心太累,我感觉我自己比俊云姐他们家庭还累,我跟俊云姐姐聊得来不是因为工作年龄,而是大家都处在这个环境,深刻地明白家人是可靠的,但也是最不可靠的。知道家人会疼爱自己,但是也是伤害自己最深的。我们都是行尸走肉的状态,每天拿笑脸面对他人,但是自己私下是什么状态自己都不知道。

 

母亲(对她的丈夫抱怨):这个公司还是我在运营,因为志远年轻,别人虽然会叫他做事,但关键时候还是会找我们,主要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,这是一个过程,要过个三五年,客户才会对他完全的信任,才会完成角色的转换。我会等到角色转换后才会退下来,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扶持,让他慢慢健康成长,而不是拔苗助长。也不是找了生长素,让他快速成长,那都是不健康的,对他以及他以后的家庭都是不利的,是隐患,结局就是恶性循环。

你就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人,因此你一直都很苦很累,那也许是被迫的,但现在我们有条件了,为什么不能改变?为什么还要让孩子走你从前走过的路?不要一句“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”,就要别人也要这么走,那是什么?报复?这样你心理才会舒服?

一直以来,家人对你的火爆脾气和出轨做了最大限度的忍让和包容,而你在理解和包容方面又做了什么?说实话,一点都没有,你只是一味地要求别人迁就你,你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,似乎你所经历过的苦难和痛苦也要让我们去经历一次,才达到心理平衡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?

所以你才会跟我们说:“不要跟我讲家庭,我没有家庭。”我会一直等你脚好了才正常上班,但下来我会在志远房间睡,因为跟你睡,晚上总是要被你弄醒很多次,然后就会睡得很晚才起床,然后你就一直说我“别人下班我才上班”,我自己睡,早上七点就会起床,这样我就可以早点上班了,这是你需要的。一个人只会想到自己如何辛苦如何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人,注定是孤独的,痛苦的,不会有快乐的。

我跟你说过,我不要求你荣华富贵,只要求我们互相珍惜,相亲相爱,而你要的却是荣华富贵,家人的感情却任意践踏,然后又要强,把自己的意志加在我们身上,我们真的不是在一条线上,这就是我们吵架的原因。

这段时间很多活动,单是演出就二十多场,禁毒办有三场,一场是区直接拔报的,还有其他的活动和宣传,真的有点顾不过来,尽量做吧,做不来的就推掉。家和万事兴,这是不变的真理,你也是体会过的。

 

父亲(58岁,对妻子说):你们都看到问题的所在了:我是个碍事者,再掺合进来岂不是个搅局者?所以,我不再做个搅局者是明智之举,也是最能效避免争吵不休的办法。有一点须纠正你,我并没有快速成长,我是四十好几才步入这行,累源于自身资源匮乏,无人相扶,无人点拔,无人提携。不要再给我施压了,我已无法回到从前了。

母亲:我说的所谓快速成长并不是指开公司,而是从小到毕业后,就过早地承受家庭之重。

父亲:你是亲身经历者,也是参与者,明眼人都看得明白,一个如此自我膨胀的人(指儿子),自我感觉就像成功人士一般,其结局注定是没落的。说这个没别的意思,只想告诉你,我从未有过拔苗助长的想法,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做法,更希望你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。

 

母亲(对儿子说):他说我们给他标签化,看医生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参与公司的事,他已决定不管公司任何事情了。越来越奇葩了。

儿子:这个观点很有趣,我有一个事情一直无法理解,你可以问一下,怎么样才叫认同他认可他?

母亲:问了也是白问。他觉得你对他说话教狂妄,没有虚心,不尊重他,没把他放眼里。

儿子:哈哈哈哈,你跟他说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吧,公司开不开没关系,大家把话说明白。这是我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去关心他,去爱他。

 

母亲:儿子希望是二人分工合作,然后跟他说一些细节,二人探讨一下怎么做更好,而他父亲是说他已经把方案做出来了,你要先细看再跟他讨论,而儿子因为白天要跑很多的部门,晚上还要做报价单,其它的文案,还要联系下线的客户,安排工人工作,设计师设计,每天都弄到一二点,没法去细看。而他爸还停留在以前的那个工作量上,觉得没太多工作,根本就不用弄到一二点。

现在的工作量已经是以前的几十倍了,他白天客户接单回来要整理,然后就到了很晚,第二天上午就会睡晚点起来,他爸又看不惯。儿子觉得他爸一点都不体谅他,没有关心他,他已经很努力很拼了,比别人的孩子强百倍了,他爸还不满足。我看到儿子全身贴着膏药在工作,真的很心疼,他爸就那句:安排好,不用那么辛苦的,我也是这么过来的。哎,反正就是说不通的那种。

 215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

图片215: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

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。 每个人的身体里面彷佛都有一座情绪水库,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就会存放在情绪水库之中,如果情绪水位累积到所谓的警戒线,个体就会开始出现脾气暴躁,无法适当控制情绪,而导致容易发脾气。因此,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观念,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水库累积太多的水量,要想办法将情绪水位纾解掉。

情绪基本上是一种主观的状态,既然是主观,就无所谓的对或错可言,所以都应该要无条件地接纳与包容之。

210了解自己,接纳自己,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

图片210:了解自己,接纳自己,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

了解自己,接纳自己,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,也是一个人长大、成熟的过程。对于自己的缺点,我们难以接受,更不愿意被别人指出,尤其是当众指出,即使外表可以保持不动声色,可内心很难平静。

直面自己的优点需要冷静,直面自己的缺点更需要勇气和坦诚。当一个人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,他会表现得和真实感受恰恰相反。

尽管我们时时刻刻都跟自己在一起,但正是这个原因更容易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需要别人来指点迷津。

148心理治疗就是引导一个人看到他所看不见的盲点或误区

图片148:心理治疗就是引导一个人看到他所看不见的盲点或误区

心理治疗就是引导一个人看到他所看不见的盲点或误区,或是他不敢面对、害怕面对的那些点,带领他重新去认识、看待、解释那些事情,引导他看到自己问题的答案,并一一去面对穿越,如此郁积的能量就流动释放了。

心理治疗就是了解伤在哪里,伤是怎样形成的,伤害背后的根源是什么,对个体有什么影响,去反思,去觉察,把伤的原因消除,伤口就能自行愈合。

只要改变过去的因,就可以改变现在的果,而且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。当阴影消除了,心态调整了,正面暗示习惯形成了,应对能力提升了,形成放松轻松自然的感觉习惯了,人就正常了。

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图片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。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,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,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,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,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。

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,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、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。

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不能推给谁,只好自己扛。

203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图片203: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一个孩子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。

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,他就没有自尊。没有自尊,就没有价值感。没有价值感,这个人就要消失掉,没有人愿意消失,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于是他就开始捣乱,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你们还会关注我。

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。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,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,既影响健康,还会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。

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,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,当自己感到强大时,谁也不能将他击倒。